地面排险
救援受困者水电站排险是“重中之重”
“你看,那就是龙潭水电站了。”指着近一公里外的地方,卧龙特别行政区耿达镇龙潭村村民方玉书告诉记者。
8月21日中午,记者跟随省林业和草原局、省水利厅等部门组成的联合工作组挺进受灾较重的耿达镇龙潭村。在这里,大家都在为村口卧龙河上游的龙潭水电站揪心。在他们眼中,龙潭水电站的排险处置,事关水电站上游受困的96名群众和游客能否尽快脱险。□本报记者 王成栋 张明海
牵动人心
水位暴涨,阻断96名群众归途自8月20日凌晨起,龙潭水电站蓄水量开始暴涨,漫坝溢流,如今龙潭水电站的实际水位已经超出设计最高运行水位5米左右。
省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刘宏葆先容,96名群众和游客受困于龙潭水电站上游,受困点位距离龙潭水电站的大坝只有500多米。由于水电站蓄水量暴涨,这500多米的道路已经被冲毁,更令人揪心的是,“如果水位继续上涨,他们的避险区域就有危险。”
据了解,受困群众和游客的另一个避险通道是卧龙镇方向,但因沿途多处道路垮塌,无法在短时间内抢通。
此外,据有关部门的反馈,受地形、当地风力影响,空运拯救游客的作业时段、运力都受限较大。
“所以,龙潭水电站的处置,是卧龙特别行政区当前抢险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。”省防指相关负责人认为,只要水电站水位消退,上下游水毁公路可在短时间内抢通,受困人员和游客能够安全转移。
水电站险情还威胁着卧龙河下游群众的安全。自8月20日以来,水电站已经持续出现漫坝现象,如果不及时处置,大坝一旦溃决,水电站以下的5-7公里地段将会受到较大影响。也正因如此,8月20日开始,当地已开始大规模组织卧龙河下游居民转移。
怎么排险?
想方设法开启闸门,开设泄流槽省水利厅工作组初步调查显示,8月20日凌晨前后,由于强降雨导致上游来水暴增,此时,龙潭水电站工作人员开启闸门,加大下泄力度。但闸门刚刚开启不到1米,大水冲毁了闸门输电线路,随后备用电源也因大水涌入而停止工作。因此,在闸门不能开启的情况下,龙潭水电站水位快速上涨,进而出现险情。
那么,水电站的险情如何排除?“目前,大家已经做出了预案。”省水利厅专家先容,将采取一切措施开启闸门,若闸门短时间内不能开启,则进行闸门破拆或在左岸非溢流坝段开设临时泄流槽泄水。同时,复核闸坝下游左岸不稳定山体的安全性,做好安全监测预警工作,确保抢险作业安全。
“目前,下游群众的转移安置已经收尾。正在对受威胁区域进行拉网式排查。”8月21日下午,在耿达镇举行的会商会上,卧龙特区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此外,好消息传来,8月20日晚开始,龙潭水电站所在的卧龙河上游,降雨逐渐减弱,受此影响,龙潭水电站的水位下降了半米多。
“但是,现在的水位,仍然高出最高设计水位。”省水利厅专家表示,龙潭水电站的处置工作,必须“慎之又慎”。